走进AG百家乐
NEWS多重荧光免疫组化避坑指南:选错抗原修复液,结果全白做!AG百家乐助你避免错误!
来源:尤凡承 日期:2025-03-23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(mIHC)实验中,你是否曾面临过目标抗原信号微弱、背景杂光过多或组织脱片等问题?这些实验中的“事故”往往与抗原修复液的选择密切相关!今天,我们将揭示不同类型抗原修复液的特点,帮助你轻松避开实验的“陷阱”!
在甲醛固定组织样本中,抗原表位可能被遮蔽,导致抗体难以结合。抗原修复液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特定的pH值和成分,帮助“揭开”抗原的“保护罩”,从而使目标信号显现得更为清晰。不同抗原的所在位置(细胞核、细胞膜或细胞质)使得修复液的选择直接影响信号的强度和特异性,甚至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。
1. **柠檬酸缓冲液(pH 6.0)**
适用场景:主要适合细胞膜或细胞质抗原(如CK19);
缺点:对核抗原(如ER、PR)的修复能力较弱,高温可能导致组织脱片;
避坑提示:对于核抗原的实验使用时,可能会出现“假阴性”或背景杂光过多。
2. **EDTA缓冲液(pH 8.0-9.0)**
适用场景:被誉为核抗原的“救星”,在乳腺癌标本中的ER、BRCA1使用EDTA修复后,阳性率显著提升!
优势:高pH环境可以更彻底地破坏蛋白交联,信号强且背景干净。
3. **Tris/Tris-EDTA缓冲液(pH 9.0-10.0)**
适用场景:专为敏感型抗原设计,尤其适合弱表达的抗原和接近生理pH(7.0-7.4)的样本;
注意:长时间高温修复可能会损害组织结构。
4. **胰酶法(pH 3.5±0.2)**
适用场景:虽小众但至关重要,通过酶解步骤暴露抗原,适合某些特殊表位;
风险:过度消化可能导致组织形态的破坏,因此需严格控制时间。
1. **修复液的“打架”问题**
每轮染色后务必更换修复液!残留的修复液可能会干扰下一轮抗体的结合,造成信号交叉污染;建议每轮染色后使用PBS彻底清洗,并更换新鲜修复液。
2. **修复方式的重要性**
高压热修复适合耐高温的样本,抗原暴露更为彻底;微波修复温和但需反复优化时间以防局部过热;酶解法适合脆弱组织,但要注意过度消化;抗体洗脱液则适用于冰冻切片和细胞爬片的修复。
3. **预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步骤**
在同一份样本上可以尝试不同的修复液进行对比,值得参考的指标有:目标信号强度、背景杂光水平及组织完整性(是否出现脱片现象)。
修复液类型 | 最佳pH | 适用抗原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柠檬酸缓冲液 | 6.0 | 膜/浆抗原(CK19) | 慎用于核抗原,高温可能导致脱片 |
EDTA缓冲液 | 8.0-9.0 | 核抗原(ER、PR) | 信号强度高 |
Tris-EDTA | 9.0-10.0 | 弱表达抗原 | 需控制修复时间,避免过度消化 |
胰酶法 | 3.5±0.2 | 特殊表位抗原 | 需严格控制时间,防止组织破裂 |
最后,欢迎您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,并截图给我们,即可领取《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实验操作手册》!同时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在实验中使用过的修复液以及遇到的困难!
关注AG百家乐,获取更多生物医疗领域的实验干货!我们的产品包括各种试剂盒及细胞培养材料等,助力您的科研事业。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4730628745
总部地址:济南海陵区纪街道65号